
“我终于拿到专利证书了。”8月23日,回想起半月前参加开江县科技工作暨人才表彰大会的场景,农民王万君仍难掩激动之情,“从台下到台上去领奖的这几步,我走了足足11年。”经过10年研制,1年申报,王万君的“王氏中草药猪饲料配方”终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
据艺度玉环样本了解,1969年,王万君出生在开江县灵岩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6年高考落榜后,他回乡扛起了锄头。
老支书周大明找到王万君,希望他这个“有点儿墨水”的文化人,能带着穷苦乡亲闯出一条致富路,他点了点头。
随后,王万君借款数万元办起养猪场,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可是,当肥猪刚要出栏时,一场灾难降临,半天时间几十头猪死了个精光。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王万君夫妇措手不及,朋友支持的钱赔了,赊购的饲料款无法偿还,还有银行的几万元贷款……两人陷入困境。
好在王万君从小好强,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再一次站了起来,踏上了外出寻梦之路。
在繁华的大都市,王万君一边打工挣钱,一边调查了解都市人的消费习惯。他发现,在都市,用饲料添加剂喂出来的猪价格便宜,而用传统方式喂养的价格高很多。
这个信息让王万君很是振奋,“老家大山上有很多中草药,村民们用它们喂猪,猪肉吃起来香喷喷的,我为何不将老家的养猪方法加以推广?”
2001年3月,从上海回到老家的王万君买了一大堆瓶瓶罐罐,购来厚厚几箱有关中草药和生猪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在自家屋后搭起了简陋实验室。
每天5点,王万君便背着背篓,带着锄头,打着手电筒,一头扎进深山,挖药材,采标本,搞实验,做记录。饿了,他就吃点自带的烧饼;渴了,他就喝点山泉水……这样的举动令邻居不解,“这个娃图个啥呀?”
王万君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停止追梦。据王万君回忆,在研制中草药饲料配方的10年里,他走遍了开江附近的所有高山,找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中草药,实验室2次被烧,他4次摔伤,13次被毒蛇咬伤,数百次被债主追……
2010年7月,经过10年的反复研制,王万君的“王氏中草药猪饲料配方”终于研制出来,投入使用,小猪增长量每个月达19公斤。
小试成功,王万君心里有了底,整理好资料,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很快被受理,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选点试验。艺度玉环样本获悉,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论证,效果明显,合乎发明者本人的预想目标,专利局给他颁发了《发明专利证书》。
2011年10月,王万君第二次站在创业起跑线上,开始为办企业忙碌起来。
在大山区、贫困县里搞创业,没有产业链、没有配套设施、没有机械设备,更缺启动资金……王万君为什么非要创业?
“我当年是因为家里穷,受教育条件差,才没能考上大学。我在家乡办企业,用我的技术去引资金、引企业,是想让乡亲父老都富起来。”王万君激动地说。
为了尽早把企业办起来,他每天早出晚归,四处奔走。最后在乡党委的帮助下,拿到了35万元贷款,成立了公司。
今年1月,王万君的企业顺利投产,解决了当地45名农民就业。如今的王氏中草药猪饲料,产品供不应求,工人们的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