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类单位场所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犯罪分子将诈骗的目标瞄向了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且近年来还有愈来愈猖獗之势。富捷消防器材获悉如何有效打击消防诈骗行为,树立消防部门良好形象,已成为当前我们消防部门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一、当前消防诈骗的几种主要手段
一是邮寄消防书籍。此类诈骗行为大多表现为,犯罪分子从一些不正当渠道取得各类企业单位和场所的联系方式后,抱着广种薄收的心态,将两三本价值一二十元的盗版消防宣传书籍以两千多元到三千多元不等的价格直接邮寄给各地的企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并在邮件中附上发票,要求企业单位或人员密集场所负责人按发票上的金额限期将钱款汇到指定帐户,同时强调如果不付款消防宣传书籍消防部门将会对其进行什么什么处罚等。受害单位负责人虽然也有怀疑,但大多会抱着破财免灾、以防万一的心态汇出钱款。
二是推销消防器材。此类犯罪行为大多表现为,犯罪分子身穿消防监督员或是消防文员样式服装的人员到各类单位,打着免费帮助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幌子,在培训或者讲座期间,先向参训人员宣传一通消防安全常识,然后强调单位或家庭配置消防器材的重要性,并现场向参训人员推销其随身携带的各类“新型消防器材”。参训人员因被其免费培训的做法蒙蔽,大多失去警戒之心,并转而纷纷解囊购买其推销的“新型消防器材”。
三是冒充消防人员。此类犯罪行为大多表现为,一是打电话。犯罪分子以当地消防部门某参谋或某大队长的名义,要求单位汇款几千元钱到指定帐户,准备参加消防培训;二是上门检查。身穿消防监督员或是消防文员样式服装到单位进行“检查”,“查”出一堆消防安全隐患后,恐吓单位立即配置消防器材或是以赞助费的形式给钱,不然就处罚。因职业和性质的特殊性,各地消防监督员的调整比较频繁,企业单位和场所负责人已经习惯了面对总是生面孔的消防监督员,因此很难鉴别。
二、当前打击消防诈骗行为的难度
一是调查取证难。诈骗分子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通过异地邮寄信件或是电话的形式实施诈骗,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因此很难锁定犯罪分子,很难将犯罪成员绳之以法。
二是群众识别难。受害企业单位或场所负责人本着对消防部门的信任,根本想不到犯罪分子会以此种形式实施诈骗,且金额只有两千多到三千多元,并不是太高,因此大多信以为真,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受骗单位本身确实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因此当此类诈骗行为发生时,由于害怕或是心虚心理,使受骗单位失去了识别能力,只想尽快“花钱消灾”,从而给了诈骗分子可趁之机。
三是挽回损失难。虽然大多数受害单位最后都知道自己是被骗了,但因为犯罪分子没有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且大多是以当地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的名义实施诈骗的,因此很难侦破、很难追赃。
三、有效防范消防诈骗的几个对策
一是要加大对消防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各地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要通过当地媒体将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向社会单位公开,要求社会单位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借消防工作人员之名上门或电话向其实施诈骗行为时,应积极与当地消防部门或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争取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只要社会单位和当地执法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沟通,定能有效遏制消防诈骗行为的发生。
二是要抓好日常工作提升防范识别能力。企业单位和场所负责人首先应该清楚,对社会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和消防技术指导是消防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消防部门不会以任何名义向社会单位推销消防器材和消防书籍。而作为社会单位,如果其本身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该做的都做好了,该配置的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了,那么,即使消防监督人员上门检查,也不用紧张。不紧张,就会多出一份冷静,就会多出一分识别能力,那么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就不能轻而易举得逞。
三是要多渠道开展防范诈骗的宣传工作。1、通过正规媒体宣传。要通过当地政府的门户网站做好防范诈骗的宣传工作,让社会单位和群众对消防部门有一个正确认识,即消防部门不会做出强推消防器材和消防书籍行为的共识。只要社会单位和群众形成这一共识,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就没有了可供利用的土壤。2、通过其他媒介宣传。要充分利用街头电子显示屏、广告宣传栏、单位门头的LED显示屏等媒介,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工作,使企业单位和市民树立防范消防诈骗意识,了解消防部门的职能,清楚消防部门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以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己任的武装警察部队,绝不会借推销消防器材和书籍去敛财,去谋百姓的钱财。3、借助检查之机宣传。消防部门和辖区派出所要借助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之机,向社会单位“广而告之”,通报当前不法分子借消防部队工作人员之名实施诈骗的情况,富捷消防器材提醒社会单位引起广泛重视,对上门推销消防器材和消防书籍的人员提高警惕,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与当地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联系,力争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4、公布诈骗识别热线。各地消防部门和辖区派出所要积极营造一种防范消防诈骗氛围,通过公布消防举报投诉电话、消防QQ群、消防微信群、消防微博等多渠道咨询热线,让企业单位和社会群众在遇到消防诈骗行为或是难以识别时,可以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联系,做好识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消防诈骗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