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林盛球墨铸铁获悉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正如中国改革,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深水区,谁及时抓住了发展趋势,谁就是老大。未来这个市场会往哪些方面发展?
4S店模式
根据行业目前的现状,林盛球墨铸铁做个大胆的战略预判——4S店正遭受着三道冲击波:
第一波:4S店风光不再,反而是四面受敌,转型为大型综合店,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是为突围之路;
第二波:汽车品牌、车型尽管百花齐放,但销售数字显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还是强势品牌,弱势品牌将越发艰辛,中国特有的万国车现象10年后可能不复存在;
第三波:4S模式5-10年后将会消失,整车厂的销售模式将逐渐向“电商+代理制”转变,而保养维护会采取“授权点”的市场运营机制。
服务店
终端服务店将会受到来自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和消费者的挑剔、理性的二重夹击,而4S店精品项目的拦截显然对其折磨最大,电商化态势可能雪上加霜。那么要如何决定未来?林盛球墨铸铁表明认清各自定位最重要。对于特色店、专业店,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的刁、细、个性要求,要深度谋生存而不是想发展;对于会所或生活馆,就是给消费者做面子工程,让高端人群有消费好去处;而大型综合店则应致力于满足大众需求,客户群以白领、公务员为主。
连锁店
连锁店要想形成跨区域的规模效应,突围节点应放在寻找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当下的市场环境正是战略投资的有利时机(经营性投资不太可能成功),而连锁模式的“新焦点”,最大冒险可能来自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至于“店中店”发展模式,目前不是主流,但对提升品牌有利。
汽车用品销售渠道
传统的批发渠道,态势说明了布局和占地盘正在加强。用品的电商化,在专类的用品网销平台和厂家的专项产品电商化,O2O模式将会释放无限的创造力。
汽车售后服务项目
洗车不再是吸引客户的免费午餐,要么DIY,要么付高价。美容护理(含镀膜),趋向理性回归,不比人体美容那么直接感官,实惠、合理就是消费者诉求,除非面子消费。 隔热膜、装饰类等,可以短时打造高端品牌,但价格会走低。 底盘防锈、隔音等属于过渡性项目,要么前装解决,要么市场萎缩,与市场宣传推广无关。改色、变色等新兴玩意,只要政策许可,销售力体现在年轻的高级白领、企业主和富二代官二代。但企业运营停留在产品销售层次会折扣市场预期,营销新思维才可撬开市场容量,不然或许半死不活。
产品
专车专用让改装件、电子安防产品找到了市场和利润的新突破口,但随之而来的模具开发风险、同质化的市场摊薄,也让各家都如哏在喉。要么进入前装找靠山做定点供应商,要么后装通用化,才有可能做大,不然斗个没完没了还说“高科技产品卖白菜价”,简直是受罪。为了应付市场的多样需求,汽车厂(或4S店)应能够自我改装或定制,这在大数据时代是非常有可能的。
汽车互联网
说起车联网,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和后装市场的厂商一个比一个喊得响亮,业内无比热闹,但是消费者们好像对此毫无感觉。车联网,是肯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