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库伯创立于1923年,目前在欧洲共有88家门店,经营汽车零部件产品多达50万种,常备库存20多万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轿车维修售后业务所需的配件。恒鼎专业汽车轮毂单元生产商获悉司库伯在德国拥有的2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的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每天向其门店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维修店和批发商进行汽车配件的配送,每天的发货路线多达1700条。2010年,司库伯的销售额达到8.6亿欧元,成为欧洲最大的汽配分销与服务商。
2011年1月,司库伯在上海成立司库伯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其中国总部。成立之初,司库伯希望通过整合跨国及中国优秀零部件供应商的零部件资源,引入德国经营模式,建立集采购,市场销售,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一体的运营体系,产品涵盖发动机、冷却、电子电气、排气系统、离合器、照明、底盘、点火系统、制动以及油品等,并提供包括网络商店,技术培训及市场支持等增值服务。
恒鼎专业汽车轮毂单元生产商认为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运营3年来,司库伯在中国不得不面对水土不服的困境。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车型多,标准复杂,这导致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也是异常的庞杂,整个汽配市场更是“散乱杂”,存在很多类似“马路游击队”似的个体维修店,因此,国际汽配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后所引入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汽配模式常常是以失败告终。就像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精于城市作战的军队进入险象环生的丛林作战。
后果当然是直接导致:6月23日,司库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股东方由司库伯亚洲售后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翎途贸易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外国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自然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依旧为公司总经理庆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汽配业大鳄NAPA(蓝霸)就曾先后在北京、上海拓展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2006年,花旗集团投资的“优配”网络也曾制定了汽配渠道并购的发展目标,但目前公司也已经拆分或被原收购方回购。此次司库伯败走麦城,更是让业内对外资背景的汽配巨头进入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持悲观态度。
其总经理庆岩在6月28日举行的2014三校联合校友汽车沙龙上表示:“我们试图打造从汽车零部件厂商到维修站的一站式服务,但用此前的德国模式却很难走通,中国的汽配市场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之前的想象,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也不公开,我们到最后零部件号自己也弄不清楚,上下游信息、资金流和物流也都不对称,这导致我们的库存和资金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不过庆岩也表示:“虽然德国人退出了,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是失败的,随着中国未来越来越多车辆超出保修期,车主会更多考虑非4S店来维修车辆,这说明中国汽配市场空间还很大,任何模式都会有机会。我们现在依然拥有‘司库伯’的品牌授权,未来我们将继续弱化‘一站式’服务的概念,进行更大开放性的整合,并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