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趋于低迷,这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问题,但未来市场还能有多低迷,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数控机床产品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但与此同时,每一次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让行业竞争者们喜上眉梢,因为技术变革意味着旧产品的淘汰出局,而新的需求也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机床行业总体规模上没有大的变化,即我们对机械工业的贡献率没有变化。
杨学桐指出2005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年份数控机床产量的数据分别是5.85万台、13.97万台和20万台。
据
凯印 Broach悉,不难看出,从2005年到2008年我国机床产量的增速非常大,而2008年到2013年增速就明显回落了不少,特别是近几年,机床产量的增长明显由高速变为低速。
可是继续往深里看,从结构上讲:2005年经济型占85%,2013年经济型只占20%,这种变化说明我们行业的发展已经上了一大台阶。如果说10年前行业的目标是中档增长,而现在行业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转型升级,朝高档前进。
由于机床行业不是一个大批量生产的行业,而是以多品种少批量实现其规模和水平的行业。http://www.kygj.com.cn/CH/NewsView.asp?ID=287
私人订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无疑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实现特定愿望的需求,而针对机械制造业对机床的一些特定需求,专用机床和复合机床等定制化产品无疑成为了机床版的“私人订制”。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艺师金福吉曾明确表示,专用机床和复合机床等用户定制化产品已经成为机床工具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比如定制专用的加工设备已经成为航空制造领域对加工设备需求的一种新趋势。这是因为定制的加工设备有专用的配置和更针对性的功能,更能发挥高效、高速的加工能力,以便满足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和大型、复杂、精密等难加工零部件的加工需求。
目前专用机床已经作为当今自动化、数控化加工过程中一些专用设备的总称,在很多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杨学桐说,在机械制造业有些零部件的特殊部位在普通机床上加工起来比较困难,既费时又费力,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可能无法保证,因此,就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专用机床。
据
凯印 Broach了解,关键还在于企业自我创新能力的增强,比如扎扎实实把基础性研究工作做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一定要对用户工艺需求深入了解,否则无法在高端市场解决用户的高难问题。
现在不少机床产品应用窘况是,国产设备只用来做粗加工,国外设备用来做精加工。而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行业、企业对用户产品加工的材料、形面、精度要求,包括刀具和卡具都研究不够。而现在的用户更需要的是,在高端加工上有“一条龙”加工解决方案的交钥匙服务,由此产生的区别对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毋庸置疑,中国的市场已基本上是国际市场,大部分国际机床企业都在中国有产品销售,那么在重重挑战面前,如何迎战呢?杨学桐认为,虽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还不理想,但可以肯定的是,靠数量和价格显然不可持续,那么在技术水平不够的情况下,更要有为客户着想的服务理念,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流畅的项目运作。http://www.kygj.com.cn/CH/NewsView.asp?ID=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