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1日,汽车“三包”政策正式实施。作为酝酿8年之久的汽车领域内的“消费者保护条例”,该政策自诞生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那么,“三包”政策实施以来消费者的维权状况是否得到切实改善?
何为汽车“三包”?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了解,如果车辆满足其中一条:三年或6万公里之内或车辆处于质量保证期,即可享受“包修、包换、包退”的政策。
随着销量的逐年攀升,中国的汽车整体故障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0.6%的车主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车辆故障。从数据来看,将近7成车主遇到过或大或小的车辆故障,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13%。
在车辆出现大故障的问题中,仅有32.6%的消费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厂商良好的解决;对于小故障,也只有41.4%的消费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厂商良好的解决。对于大故障,70.1%的车主对4S店及厂商解决故障的流程与结果表示不满意;对于小故障,54.5%的车主对4S店及厂商解决故障的流程与结果表示不满意。
汽车“三包”期是自销售商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也就是消费者付款并收到发票的那一天。因此,消费者在收到发票时一定要看清时间,以免出现“三包”期被缩水的情况。
在问及车辆是否出现过“动力系统故障、燃油泄漏、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等直接影响到车辆安全的大故障时,有25.8%的车主表示自己曾遇到动力系统故障。还有9.2%及8.4%的车主表示自己遇到过燃油泄漏和转向系统失效。
以问卷中所提及的5类车辆大故障为例,无论车辆发生哪一种故障,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有损消费者经济权益,更严重伤害消费者生命安全。而在汽车三包政策中也早已明确指出“制动失效、转向失效、动力失控、安全装置失效、车辆火灾、视野丧失、车辆姿态失控”等七种严重安全性故障修不好可以直接退车。
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悉,汽车“三包”政策实施之初,曾有人担心出现消费者过度维权,或者消费者维权数量激增的现象。然而从调查结果看,汽车“三包”政策正式施行以来实际情况看,仅有18.6%的车主表示有过维权的经历。
这些维权车主中,在问及“您维权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时,78%的车主表示采取了车辆修理的方式,另有22%的车主表示采取了退换的方式。http://www.zjhd-hub.com/ch/NewsView.asp?ID=633
从调查结果来看,得到车辆退换的消费者已占到维权车主两成左右,我们发现这个比例较三包出台之前有了大的提升,说明“三包”政策的实施,已经让一些车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在维权的车主中只有两成车主成功实现退换车。那么,车辆最终没有退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调查显示,4S店不退换和鉴定难、举证难都成为阻碍车辆退换的主要原因。
三类故障可退车
故障1: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故障2: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
故障3: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三种情况不保护
情况1:私自改装车辆导致的车辆问题;
情况2:私家车作营运用途导致的车辆问题;
情况3:因气候等非抗力因素导致的车辆问题。 http://www.zjhd-hub.com/ch/NewsView.asp?ID=633
在众多汽车消费者维权事件中,厂家和经销商将车辆问题归结于消费者个人使用不当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难以找到权威鉴定机构及巨额鉴定费用等诸多难题。通看汽车三包细则,在保护车主核心利益的一些条款仍“语焉不详”并缺乏可操作性,可见在整车厂、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博弈的格局里,消费者弱势地位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