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充电要依靠充电站或充电桩。充电站面积大、投资高,难以在城市中心区推广,利用率也不高。北京市建设的12个充电站大部分闲置。充电桩建设也存在许多困难,审批比较麻烦,充电桩施工造价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了解, 充电桩方式如同有线路由器,一根线只能保证一台电脑上网,而无线充电如同WiFi,可以同时多台电脑和手机上网。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在一个停车场的一个充电基站,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多辆电动车充电。http://www.zjhd-hub.com/ch/NewsView.asp?ID=631
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传输还比较小,而且距离也比较短,还不能满足汽车充电的需要,但是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比如2012年在一次会议上,奇瑞总工程师陈军介绍说,奇瑞正在开发大功率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目标是能够达到3000瓦,现在已能做到1500瓦”。还有报道说,无线充电传输距离可以达到9米,这已经可以至少为10辆电动车充电。有关部门应该研究这方面的可行性,统一标准。
城市承载着全球75%的人口,同时也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因此,城市必须在解决污染性排放问题上率先做出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使用碳排放低的电动汽车。因此在大城市建设无线充电的道路干线具有巨大的环保意义。
无线充电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如果有效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瓶颈,但由于其研发投资巨大,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鼓励和扶持,以加快其研发进程,尽早得以推广应用。
天气炎热或许会使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更加活跃,但车辆续航里程减少的可能性更大。在炎热天气下,多数驾驶者及成员会使用车载空调系统,这显然会增加耗电量。此外,当车辆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车载电池的发热量较大,同样需要冷却液循环,帮助电池控制工作温度。
与相机、手机使用的电池不同,电动汽车装备的电池是工业级产品,设计、制造时即已考虑严苛气候环境下的工作性能。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使用,电池的效率会明显降低,但成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已为电池装备“空调”——天气寒冷时,驾驶者可以享受加热座椅,电池也可以享受“电热毯”。
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悉,电动汽车当然可以外接用电设备,随车携带的点烟器、播放歌曲的闪存和SD卡以及近来颇受青睐的行车安全记录仪。但电动汽车的用电管理较汽油车更加严格,当用电设备的电流超过安全阈值、车辆自身的剩余电量较低时,车载电脑会毫不留情地切断外接设备供电。
http://www.zjhd-hub.com/ch/NewsView.asp?ID=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