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的算是色彩营销吧?丰富的车身色确实能争夺消费者的眼球,但并不是一味瞎玩,既不能显示时尚,又不能显示档次,窃以为,大部分“土豪金”车都是图个噱头而已,一点都不能亮瞎消费者的眼睛,更不说亮到心里去。每天开一辆金光闪闪的车,怎么说都不如低调的珍珠白来得有价值吧。
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237 据
新裕隆冲压件悉,汽车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太刻意的噱头并不能留住消费者。甚至有些看起来很有技术含量的配置,如果不切实用,那终究也只是玩玩噱头而已。
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车载智能系统,很多在操作上远不能达到人性化的水准,说是能听懂人话,其实很多时候你说的话它总是听不懂,反而一下子就弄成死机。这样的车机又有何用,特别是对于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车来说,装这样一个车机的成本何不用来提升安全配置或舒适性。而一些车载系统又尽是玩看股票、看天气之类,其实这些功能对于驾驶者来说都无关紧要,看看手机也是一样的。
能够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汽车性能和品质提升,才能最终获得更多青睐。诸如将油耗降低0.1升,那也是实实在在的价值;标配ESP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而很多车为什么一到低配车型就将之省略?
另一方面则是汽车配置的人性化上,考验品牌水平的高低。在这方面德系车很多时候更注重“里子”的价值,而不做表面功夫。比如大众的车,行驶的时候尾厢门是能够从车内打开的,这看似很不靠谱,但实际上是留了一手。避免在某些紧急时候逃生之用,比如汽车落水等。这样对用车安全性的人性化考虑,显然比一些花哨配置更能够吸引消费者。
据
新裕隆冲压件了解,对于车企来说,市场的细分能力是另一个竞争高地。能够准确地细分并提供相应产品,说明对消费者需要的价值有准确的把握,而不仅仅是涂个“土豪金”做做表面文章。再如,微客市场为何只有五菱能够真正开启紧凑型商务车这样需求庞大的细分市场?两岸合资的纳智捷在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上依靠的是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细分,才会有纳智捷CEO这样专卖两个后座的创新产品。把握住产品的价值,也就不用在同质化竞争中拼老命打价格战。
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