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科学家前不久对9000多名西班牙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这再次证明了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和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科学家的论断。
为了证明食物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此次试验涉及9000多人。在一个月时间内观察这http://www.tzsjyy.com/ch/NewsView.asp?ID=2899000多人饮食和他们的心理状态。观察结果表明,以下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所有快餐食品,甜点,不是家庭自制的烘焙食品。食用这些食品会导致焦虑,抑郁和烦躁。食用这类食品的被研究者与一个月前的精神状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负面变化。科学研究表明, 这是由于反式脂肪很难被人体吸收,就积聚在内部器官。此外,这些产品增加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导致体重增加。而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会让人觉得情绪稳定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
从中医角度讲,要兼顾到食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根据个人体质做到合理补充,避免有所偏颇。食疗≠补,盲目补反而影响健康。
运动不足、精神紧张、营养不平衡、环境污染构成了现代生活中妨害大众健康的四大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遵循个性化原则,这些措施包括:临床诊疗、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保健按摩等。
合理膳食是健康干预一大举措,清淡、低脂低钠、均衡多样,多吃水果蔬菜,多素少肉,优质蛋白(动物蛋白质──鱼类蛋白质最好;植物蛋白质──黄豆最好);三餐要规律,飢饱有度,切忌暴饮暴食。
据双健温脉笔悉,从中医角度讲,要兼顾到食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根据个人体质做到合理补充,避免有所偏颇。补有程度之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食疗≠补,盲目补反而影响健康。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补气或补血等,在食物或汤水中添加少量中药材作为某些疾病的食疗很有好处;但如乱补一通就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诱发中药耐药或产生不良反应,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体质。食疗也不等于天天饮用“老火靓汤”,煎煮时间过久的汤中食物部分营养成分有可能流失,部分有害成分浓度增加;过多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导致营养、热量摄入不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製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科学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http://www.tzsjyy.com/ch/NewsView.asp?ID=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