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拥堵费在中国喊了十来年 ,现在终于被首都北京“认领”。全世界为交通拥堵所困扰的城市不计其数,但公认的、成功实施拥堵收费的城市仅有三个:新加坡、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实施这样的高风险政策,其成功率之低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212
据新裕隆减震器悉,汽车限购,本质上是政府对老百姓拥有车辆权利的一种限制,其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控制小汽车的增长速度,使小汽车与城市持续、和谐地发展。由于交通拥堵与空气恶化的成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期待着通过汽车限购就能“一石二鸟”,完全改变当前种种困扰城市发展的交通困局,未免过于单纯和理想化,因而失望也在所难免,指责政府“不作为”或“惰性施政”,也是这种过高期望的一种民意宣泄罢了。
汽车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诸多外部成本,长期以来并没有被科学地、前瞻性地估测;更何况“公交优先”战略相比汽车产业政策,整整迟到了十年。如果政府“不作为”的话,小汽车拥有和使用带来的诸多外部成本,必然会持续增加,并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呈现,让全社会来承受。
更何况在一个经济稳定增长的社会,人们对小汽车的喜爱与日俱增,“剥夺”或“降低”那些与汽车相关的个人福利,毫无例外地会遭遇强烈的抵制。因此,如果政府期望通过汽车限购或者征收拥堵费,来改变人们拥车和用车的行为,那么一些必要的沟通和关键的问题,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交通拥堵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发展问题,从城市规模、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职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设问题导致交通“潮汐现象”严重;城市路网和公共交通体系还有待完善。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212
新裕隆减震器了解到,这几年,连续不断的修路扩路,高歌猛进的地铁建设,加上控制私车牌照、汽车出行限号,一涨再涨的油价、一提再提的停车费,行政的、市场的手段不断推出,都在想方设法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便利与舒适度。此次北京等地欲“升级”征收拥堵费,也是借鉴许多国外大城市做法、由政府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区域车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的又一剂猛药。这些措施究竟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