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喘气。大小猪都易感染,其中断奶子猪、小猪最易发病。感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这类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猪舍潮湿污秽、通风不良、冷风侵袭、猪群拥挤等均易引起发病。猪气喘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时发病较多。
据牧香源藏香猪了解,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多发,潜伏期长,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气喘和喷涕排出病原体,形成飞沫经呼吸道而感染,多为慢性经过,新疫区可呈急性暴发,冬、春季节多发。
以咳嗽和喘气为特征,早晨和晚上最为明显,初为单咳,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明显呈腹式呼吸。一般体温、精神、食欲正常,若继发感染则病情加剧,病程达2~3个月以上。
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缘呈左右对称的“肉样”或“虾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断面呈黄白色。 http://www.muxiangyuan.com.cn/ch/NewsView.asp?ID=118
该病潜伏期10天~16天,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病初为短声连咳,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每分钟达60次~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腹部起伏),此时咳嗽少而低沉。后期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隐性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会发生咳嗽,全身状况良好,但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这些症状可能随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减轻或加重,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
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隔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黏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
据牧香源藏香猪悉,加强饲养管理,对出栏后的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空置一周以上再进新猪。要注意饲养密度,若栏舍条件差,密度要相对小一些。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尽量减少转栏和混群的次数。
根据临床以咳嗽,气喘为特征,而体温,食欲,精神等无明显变化,剖检见肺脏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下缘出现对称性的肉样或虾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高度肿大,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血清学检查http://www.muxiangyuan.com.cn/ch/NewsView.asp?ID=118。
防治
科学免疫,用猪气喘病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免疫,保护率80%,免疫期8个月。免疫方法:种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疫苗接种1次,右侧胸腔注射;仔猪7~15日免疫接种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
未发病的地区和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引进猪严格检疫,隔离观察。
在有发病史的猪舍,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通风,采光,保温,可有效减少发病。
对发病猪进行药物治疗,可用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6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天;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40毫克,0.9%氯化钠注射液5~20毫升,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天;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也可用林可霉素,土霉素碱油乳剂等。该病可治愈,但不易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