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机床业务受到多方面压力,只有那些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先行一步的企业才能引领市场需求,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http://www.zjkhjx.com/ch/NewsView.Asp?ID=135 尽管中国机床行业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走过了工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中的差距依然存在,核心竞争力 依然不足,如何看待中国机床业的发展困境,取胜未来的出路何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驱动技术集团机床数控驱动业务总经理许政顺先生接受专 访时一语中的:有远见的企业应该以卓越的品质追求可持续的健康增长方能适应产业升级之路。其真知灼见值得业界深思。
从现象上看,中国机床用户都在拼价格,使用上追求简单,可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不可避免。一直在机床行业工作了20多年的许政顺 对行业理解很深,他通过很多年的观察认为,低价竞争在中国不可能成功,中国机床要升级必须走差异化道路,通过智能创新提高用户的附加值。在中国机床整个市 场消费额中,60%靠进口,合资,40%来自国产。而这40%的国产机床的竞争主要是中低端产品,进口的大多数是高端产品。他进一步解释到,中国机床尽管 这十几年进步巨大,但桎梏性问题依然束缚着前进的步伐,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能明显不足。
从供应端看,很多机床制造企业在遇到市场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价,并向供应链转压,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附加值。过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质下降,恶性价格竞争,企业效益不好,赢利有限,使企业减弱再发展能力。
再从用户端看,由于用户在使用上过于追求简单、方便、省事,直接导致机床过于标准化,工艺适应性不好。这就如同傻瓜相机与专业相机使用理念的不同。如果 我们始终执拗于傻瓜式的应用,不能利用机床制造过程中的二次开发,创新,不能很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艺路线,中国机床制造的水平将很难达到国际一流。这也正是 国内机床与国际先进机床制造的主要差距所在。
据
科海拉床悉,中国机床制造目前似乎已进入某种战略性陷阱之中,机床产业要转型升级,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性,那就是要在营造企业各种多维化管理体系(法律、制度、政策和措施)前提下,加强智能化制造,并建立与之协同并具有高独立的质量监控体系。
http://www.zjkhjx.com/ch/NewsView.Asp?ID=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