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锂离子电池占全球锂终端需求的41%,锂离子电池的输入输出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这些电池内部材料包括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正极材料等。其中正极材料是最核心的关键材料,占据锂电池成本的30-40%。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快速扩张带来锂电池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据德莱福c.v.joint悉,未来新能源领域电动汽车与储能电站也均将依赖于锂离子电池。预计到201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达到278.1亿美元;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应用将带动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产业规模达到523.2亿美元。随着锂电池产业规模的扩张,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规模也处于迅速扩张的阶段,其中以钴酸锂的应用最为成熟。http://www.tzdlf.com/NewsView.Asp?id=295
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优势,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汽柴油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愈演愈烈,新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美丽中国”概念将使较为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广泛应用。截至去年年底,从工信部已公布的40批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采用锂电池的比例达到近50%。
首先,锂电池的各部分材料成本下降。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池隔膜4部分组成。从各个组成部件看,国内企业也在逐渐抢占原来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部分锂电材料企业近年的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水平迅速提高,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使得锂电池成本下降也比较快,日本和韩国锂电企业近年开始逐步加大从我国采购锂电材料的力度。
其次,锂电池市场空间广阔。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路线,2015年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50万台,混合动力占全部汽车销量的30%;2020年,纯电动汽车将突破500万辆,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节能汽车达到全部汽车销量75%。预计2015年正极材料年需求量约为30万吨,负极材料约10万吨,电解液7万吨,锂电池隔膜5亿平方米。
据德莱福c.v.joint悉,目前正在使用和开发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钴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尖晶石型的锰酸锂,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等。中国目前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应用领域分化明显,目前钴酸锂依然是小型锂电领域正极材料的主力,主要用于传统3C领域等;三元材料和锰酸锂主要在小型锂电中应用,在日本与韩国其作为动力电池的技术较为成熟,主要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磷酸铁锂在国内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并且是未来储能电池发展的方向,主要用于基站和数据中心储能、家庭储能、风光电储能等领域。http://www.tzdlf.com/NewsView.Asp?id=295
钴酸锂由于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最先实现商品化,具有放电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比能量高等优点,在小型消费品电池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钴酸锂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销售量占比最大的材料,但其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比容量利用率低,电池寿命短,安全性差。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具有价格优势,但其应用受到钴价格的影响,当钴价格处于高位时,三元材料价格较钴酸锂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当钴价格处于低位时,三元材料相较于钴酸锂的优势就大大减小。目前,钴酸锂材料存在被三元材料替代的发展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