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量扩张冲击出口市场
最近5年间,工具价格一再下调。有的企业甚至下调40%-50%,全国销量也只达到2亿件左右,可见生产过量罪魁祸首。
更为严重的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市场前景的乐观估计,我国的工具骨干重点企业不仅自身不断扩展,而且还培育了一大批联营厂,以增加生产能力。
后来这些联营企业多数脱离母厂独立发展,加上一些国企职工自行“下海”办厂,构成了我国第一批工具民营、乡镇企业。
这些企业在机制上比较灵活,也不存在国有企业的种种历史包袱,本来有可能成为工具行业改革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以致观念上的种种限制,这些企业多数走的仍然是一条数量扩张型的老路,而且愈演愈烈,短短10年,总量猛增到10亿件,品种集中在麻花钻、建工钻、木工成套工具、卡尺等低档产品方面。 http://www.hbwjo.com/ch/index.asp
虽然数量很大,但销售额仅占国内市场总值的30%左右。虽然由于品牌、质量方面的原因,这些产品在国内外都没有进入正规制造业的工具销售系统,但在我国工具出口市场上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行业战略发展失误导致市场结构性疲软
五金工具行业在发展战略上的第二项重大失误,是对科技革命和国际制造业的大改造、大提高的浪潮反应迟钝。没有抓住契机,及时相应提升我国工具产品和服务的结构档次。
我国工具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在改革开放20年后的今天,不是缩小而是加大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
我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完成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80年代开始,逐渐步入了以开发信息、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出现了一个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浪潮。
信息技术、自动技术、现代控制和管理技术,被迅速而广泛地采用,从而使机械产品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档次。
这种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而此时,我们却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逐渐力不从心,退出舞台。
从这些发展和变化中,我们不难理解:停步不前的中国工具工业,和飞速发展的国外工具工业差距拉大,是必然的结果。
要学会市场竞争生存之道
困境中反思:宏博卡规表示倒退没有出路,我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学会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进入市场经济,企业首先是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 http://www.hbwjo.com/ch/index.asp
企业优势在哪里?适于为哪些对象服务?怎么服务?正确定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在竞争中超过对手。
在这方面一定要吸取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训,搞大而全、小而全,什么都干,什么都没有优势,这在市场竞争中注定要失败。
从我国五金工具行业的现状出发,大体上可以说:在传统标准化工具方面,我国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在国内、国际市场仍有相当竞争力,这个优势要保持和发扬,也是我们发展的资本,但不要再犯盲目上数量、自乱阵脚的错误。
现代工具和技术服务方面,我们同国际强手的差距很大。 http://www.hbwjo.com/ch/index.asp
但是,在国际工具业界,大而强的跨国企业是少数,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照样生存和发展。他们靠的是发挥专长,走小而专、小而强的路。
我国工具行业在向现代化过渡时,也要发挥特色,从小而专的台阶做起。特别是目前的大中型工具企业,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切忌再犯铺大摊子、盲目发展的错误。
这种对企业实事求是的定位,反而会发挥全行业的整体优势,加速现代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