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宏博卡规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国G D P增速降至7.6%,其中二季度当季增长7.5%,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于下一步政策走向,决策层如何在结构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中取舍拿捏,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时进行准确定位,既不使经济大起大落,又要释放改革红利,以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活力,殊为关键。
寻求合理增长区间
虽然相关数据并不尽如人意,但有关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却仍持基本乐观态度。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预计,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7%。上半年的增长率可能在7.6%,全年则维持在7.8%左右。
宏博卡规认为,所谓的“下限”是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年度增长目标,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 D P)增长目标是7.5%,新增就业900万。这两个目标直接相关,根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现阶段要保就业,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7.2%,否则就会冲击就业。http://www.hbwjo.com/ch/index.asp
“如果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的话,不排除政府会出台温和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因此下半年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应对不当,中国今年全年的G D P增速可能无法达到7.5%。不过,中央政府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会采取措施保证达到7.5%的下限。”
对经济前景持基本乐观态度的另一原因是对就业市场的依旧看好。之前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主要源于对就业的担忧。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在1997年至1998年、2008年至2009年都曾出现过季度增速跌至7%以下的情况,同时出现了就业问题。
目前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G D P能容纳140万至150万人就业。相比之下,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研究显示,G D 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体带动80万至100万人的就业。按此计算,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2009年已经提高了50%左右。http://www.hbwjo.com/ch/index.asp
同时,有关专家认为,这次与前两次不同,中国劳动力市场已有变化。劳动人口增速从2012年开始下降,在结构上,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但以前比较担心的农民工、低收入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仍然较大。
就现有指标看,虽然G D P增速有所放缓,但至少劳动力市场中最具周期性和灵活性的部分已经在合理地、缓慢地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其次得益于服务行业相对稳健的增长,吸纳了大量的就业。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开始下滑,但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却没有相应上升。
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就业市场依然稳定。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44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2.6%;二季度城市人才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个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仍高达1.07,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