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我国经济目前的运行情况,英国 《金融时报》7月16日刊文称,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5%,低于过去10年大部分时间里达到的两位数增幅,但还是好于投资者预期,市场应该从放缓势头已经企稳这一事实中得到些许安慰。 http://www.yhbp.cn/ch/NewsView.asp?ID=274
事实上,大多数媒体并未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而表现出太多担忧,同时表示,放缓是新一届政府坚持经济改革的一种体现。
据艺度腐蚀标牌悉,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但近几个月决策者的一系列讲话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为换取更长远的利益,新领导层真的能容忍经济增长明显减缓。路透社7月19日刊发的文章更是将中国经济增长的放慢比喻成 “可控的挑战”,文章表示,北京没有即刻注入资金,表明它愿意开始进行温和的经济改革。这种做法是新领导层的特色,他们不那么害怕风险,对中国进行必要的经济变革,他们的做法更加高瞻远瞩。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目标,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所谓的“合理区间”,是指以防通胀为“上限”,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下限”。不少媒体对于“合理区间论”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赞同,香港《成报》7月23日刊文称,“合理区间论”体现了李克强在经济发展上务实进取的特性,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的区间。
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宏观经济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李克强总理为调整经济结构指出了一条明路: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后劲。
各种措施要统筹使用,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时,主推调结构、促改革;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同时兼顾调结构、促改革。这种长短结合的新增长发展方式引起了媒体的热议。
“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改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位,意味着将来即便需要刺激,也会相当温和、灵活、有针对性。而非当经济快下滑到下限区间的时候,继续走政府投资和天量信贷主导的经济增长老路子。 http://www.yhbp.cn/ch/NewsView.asp?ID=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