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并存,转型升级遭遇阵痛。中国经济在进入结构转型期后,尽管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有所增强,但增长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明天会更好”。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91
据宏博卡规悉,初步核算显示,经历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反弹后,今年前两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和7.5%。经济增速的连续小幅放缓,引发了一些悲观情绪。
中国目前面临两种现实。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重心正由依靠低成本出口拉动增长转向依靠消费刺激增长。从短期来看,中国消费者储蓄力度加大,消费量减少,欧洲对中国产品需求量也遭遇滑坡。
美国银行1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兴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问题感到担忧。65%的受调查者表示,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速比他们今年早些时候预计的更疲软。而2012年12月,67%的投资者预计,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强劲。事实上,2013年伊始,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由2012年第四季度的7.7%下降到7.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此表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反映,并非中国经济独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积极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进行主动调控的结果。
“由于内部支撑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中国经济增速从过去10%的台阶下降到现在7%到8%的台阶。这不是短期的起伏变化,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据宏博卡规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仍较高,而且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下台阶”的过程中,就业等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控制在年度4.6%的目标以内。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91
面对时下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如何兼顾防止“失速”的短期目标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一个共识正在形成: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要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好改革红利,可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