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介绍,车窗保持密闭性首先是应该被肯定的,因为这关系到静音以及空调系统的环保问题。汽车在出厂前针对涉水、淋雨都会做试验,因此碰到下雨、过沟都没有问题。然而,汽车玻璃设计上确实没有考虑逃生问题,只是在被击碎时有对成员保护的要求,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185
如今,虽然众多车企在各自研发的车型中对内饰的设计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这些设计或设备大多是冲着驾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去的,而对安全性有欠考虑。试想,如果汽车在涉水熄火断电而车门打不开的情况下,驾乘者能采用传统的手摇把方法把玻璃摇下来,这样不就解决涉水逃生的问题了吗?
然而,现在的汽车过多地依赖于自动化和电子控制,有几辆车需要靠手摇的方式让玻璃升降?所以,建议众多车企在采用新技术成果的同时,可以考虑把手摇升降玻璃技术作为重要的安全备份手段,这在关键时刻就可以发挥异乎寻常的作用。
另外,新裕隆减震器建议车企可以增加汽车的安全配置,如车门打开、破窗工具等方面。这些设备可以被列入汽车的出厂配置列表,也可以是选装,由4S店的渠道配套发售。应该说,在实现对客户进行人文关怀的层面上,车企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一个发达的汽车社会所应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便利与舒适,更包括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遇见紧急情况,如四个车门、四个车窗均不能打开,不要绝望,还有尾厢。发展至今,多数汽车后排能够翻折放倒,尾厢可从内开启。不过,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必须事先进行多次演习。全家一起进行演习,最好能做到30秒完成。在尾厢关闭的情况下,车内可能没有光线,站在车外,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容易,一旦身处黑暗环境,就不是那么简单了。http://www.xylauto.com/ch/NewsView.Asp?ID=185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让自己身处危急环境时,破窗逃离,再去积累经验,那风险太高,分分钟出人命。身为车主,应从过往事故中汲取经验,将自己代入,设想自己置身那种环境中,会否处理得比当事人好?又或是更糟?命只有一条,要学会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汽车伤害。最后提醒几句老生常谈的话:车没了可以买,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能不出门便不出门。汽车“密室脱逃”,这门课得及格,但希望一辈子都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