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尔伦FRICTION BEARING估算,汽车尾气治理市场空间达千亿,车、油、标准如何衔接,大气联防联控如何进行,成为本周媒体关注雾霾治理的切入点。节能环保政策接踵而来,来自国家层面的信号不断显示,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近期气象灾害频发,媒体呼吁应完善立法。 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101
一面是雾霾天依然在大范围蔓延,另一面是,今年以来,汽车尾气治理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再加上近千亿尾气治理市场将启动,尾气治理再度成为焦点。
相对燃煤和工业排放而言,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可能更简单易行。我国作为连续3 年的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这无疑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重卡升级“国Ⅳ”标准为例,一些券商研究机构预期至少将带来100 亿元的市场空间;而油品升级牵涉面广,涉及的产业空间更高达1000 亿元以上。
在业界人士的讳莫如深之处,各自都有难以洗白的致霾之责:一是排放量大的柴油车被违法“套牌”,国Ⅰ、国Ⅱ车当国Ⅲ车卖现象普遍,在用车年检的尾气环保检测更是形同虚设;二是石化企业主导了油品标准的制定,导致油品标准迟迟滞后于汽车标准,拖了尾气减排的后腿;三是民营炼油厂为了和“两桶油”抢地盘打起价格战,不惜“以次充好”违法出售“塑料油”。
尾气排放无法尽如人意,既有车的问题,又有油的问题,“车油不同步”一直困扰我国尾气防治。目前我国涉及机动车尾气防治的标准有两套,一套是《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的国家标准(俗称“油品标准”);另一套是“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俗称“汽车标准”)。“车油不同步”体现在,一方面,过去炼油厂的达标油品上市长期滞后于新车型上路,导致“ 有(达标)车没(达标)油”;而另一方面,北京今年以来在全国率先供应国Ⅴ标准油品,但由于北京与周边地区油品标准不衔接,又面临外地进京车辆的排放严重超标。 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101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行业而言,产业成熟以及融资环境是关键要素,7月16 日的上海证券报题为《节能环保政策支持打通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或“ 三年翻番”》的文章称,这次国务院要求从政策支持和创新机制两方面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可谓是切中要害。而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鼓励节能企业上市融资等创新机制可以真正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问题。
据美尔伦FRICTION BEARING悉,随着我国各地进入汛期,各地暴雨频发,引发的自然灾害已造成严重影响。九三学社中央的调查显示,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越来越明显,局部地区的强降雨、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显著上升,媒体呼吁加强相关立法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