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一直是个变化缓慢的行业,即便不急着改变,也不会在短期内被快速淘汰。科技行业不断上演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那样的巨星瞬间陨落的故事,在汽车行业很难发生。
相信未来智能汽车是一种进化,而不是革命,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现在面临的是如何把技术整合到汽车这款产品当中。
据环波bov悉,目前,互联网进入汽车是大趋势,但是汽车并不会成为移动终端。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及其应用是为汽车和车主服务,而不应该由他们来主导汽车行业。这就像没有苹果手机,任何应用都无用武之地。
对于汽车而言通向智能化的下一个趋势是“自动驾驶”。只有实现自动驾驶才能接入更多的、更深化的互联应用。而互联技术发展,特别是无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会加快自动驾驶的成熟和普及。沃尔沃认为未来20年里汽车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但是自动驾驶的汽车必须适用于现有的交通设施。
科技总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更加智能的汽车是一个趋势,而汽车行业非常需要像Tesla这样的公司去探索新的模式和领域,启迪思考。他甚至做了很多关于未来汽车的想象,李书福做的设想看起来更加遥远,他甚至认为智能汽车的未来就是能够理解人类的需求。http://www.yhjb.com/read_news.asp?id=233
汽车智能化,互联网化仍然不可能是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吉利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共享沃尔沃的技术,而沃尔沃在安全和智能上的研发能力已经到了让李书福认为必须认真谈谈这个问题的地步。
汽车行业还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以汽车为中心的思维惯性,链条上的利益捆绑,注定了汽车成不了一个移动终端。大多数汽车行业的人在谈论Tesla时,都是一声鄙夷,称其必死无疑——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汽车行业的任何企业都很难打破固有的生意模式,它们也产生不了推动变革的内在动力。
消费者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驾驶者希望在车里既安全又便捷地获取实时信息,这是促进Telematics的驱动力之一。
在开车场景下,目前最好的人机互动应该是让手不离方向盘的语音识别。但是在中文语音识别问题上,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经明认为,就目前的中文语音识别水平在应用上可以做得很好,首先要选择哪一类型的词语需要用云存储语音,哪一部分词语用本地语音。比如我们要导航去北京大学,而普遍上人们都称呼其为“北大”,因此这样的数据如果是在云存储语音上,虽然搜索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些,但是通过一些大数据的算法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而固定的路名则可以本地存储,速度又快。
据环波bov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业不得不追随消费者互联网化生活的脚步,认可汽车互联这件事情,同时进一步认可汽车和手持设备的融合,但这依然有局限性,那就是汽车公司很难真正开放平台,此外大象和大象之间注定不能融合。
在汽车厂商手中,汽车永远成不了移动终端,他们更多把科技当成营销的噱头,而不是推动行业基因重组的动力。或许,真正的变革力量,来自汽车行业外部。http://www.yhjb.com/read_news.asp?id=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