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普通消费者还具有一丝神秘感的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走近中国百姓的生活。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3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获悉,中国有望在近年跃升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在会上说,3D打印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他预测,中国的3D打印市场将在三年内从目前的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据宏博千分尺了解,2012年是中国的3D打印科普年,目前国内已经对这一产业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去年10月份成立的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标志着该产业的资源整合已经步入新阶段,不再是以往“小而散”的状况。相比之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处于分散发展,不容易形成合力。3D打印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和应用,唯一途径就是实现产业化、集群式发展。
中国的3D打印市场潜力,但认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3D打印市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该公司已经连续18年发布全球3D打印产业报告,被视为全球3D打印行业的风向标。根据最新报告,2012年全球3D打印设备和服务整体市场为22亿美元,其中,美国约占60%,德国、日本、中国等各约占10%。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77
科技改变生活,眼下人气最旺的新科技项目,当属3D打印技术。从商业化到民用级上,中国3D打印市场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但前景辽阔。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近日指出,我国将在3年内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创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3年内有望实现上百亿元产值。这也为国内厂商在投资领域中提供了新契机。
行业变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同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3D打印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将在未来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和技术惯例。可以预见,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新旧科技交替浪潮中。
最初的3D打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它发端于美国军方的快速成形技术,学名称作“增材制造”,是通过电脑创建的三维设计图将材料分层“打印”叠加,最终整体成形。可以说,如果“捏泥人”或“雕刻”是传统制造方法,那么以一块块砖垒砌高楼大厦的过程则是3D打印,3D打印省去了冗长而昂贵的模具制造过程,它直接受控于电脑三维设计图形,能够制造出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形状。
据宏博千分尺悉,目前,中国市场上的3D打印机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桌面级、工业级和生物医学级。桌面级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里面最简单、科技含量最低,而且是未来最有可能在大众中得到普及的3D打印机,主要是满足设计、创意类行业需求,国内价位大都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工业级3D打印机的稳定性、精密度、材料等领域与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不过,中国在大型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率先突破了在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方面的障碍,走在世界的前列。罗军预测,中国的3D打印市场将在三年内从目前的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