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监会正在就《人身保险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规定》进行第二次征求意见,要求人身险公司严格限定接触客户信息的机构、部门和人员范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存储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客户信息泄露。严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泄露和倒卖客户信息
据林盛球墨铸铁了解,权威人士透露,保监会正在就《人身保险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规定》进行第二次征求意见。从本报拿到的征求意见稿来看,监管部门要求人身险公司(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内部操作规程,指定专门部门牵头负责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工作。
最核心的是,保监会要求人身险公司严格限定接触客户信息的机构、部门和人员范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存储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客户信息泄露。严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泄露和倒卖客户信息,同时,严禁诱导客户提供不真实的客户信息,或伪造、篡改客户信息。
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保监会要求我们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即对于违反限定范围接触客户信息、以及泄露和倒卖客户信息的公司从业人员,保监会要求我们应立即开除,情节严重的,还应移交司法机关。”
除了明目张胆的保险“内鬼”,个人保单信息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遭泄露。比如,保险公司在与4S店、汽修厂、保险中介等第三方进行合作时,也有可能因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个人保单信息的泄露。“裸奔”的个人保单信息一旦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后果不堪设想。而消费者往往还被蒙在鼓里。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58
业内专家认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护保单信息不受侵害,保监会出台行业规定约束个人保单信息泄露行为之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法律法规的空白,从而有效避免一些不规范现象的再度发生。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保监会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将客户信息真实性纳入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和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系中,建立奖惩机制,综合运用佣金和薪酬发放、降级、解除合同等多种手段,对提供不完整或虚假客户信息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和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惩罚。
此外,人身险公司每季度应至少从当季承保保单中抽取10%的投保单,由核保部门人工核对投保单上记载的客户信息与核心业务系统记录的客户信息是否一致,并由系统随机抽取同一投保人或同一销售人员名下至少3份已承保保单的投保单用于核对是否涉嫌代签名和代抄录风险提示语句。
即使某些保单信息泄露事件中,能够证实保险公司方面的责任,但如何确定信息泄露对其造成的损失金额,也是一个难题。
此类案件可以由部分投保人先行提起代表人诉讼,再由人民法院公告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同时发出通知告知其他投保人在一定期限内到人民法院登记,一同参加诉讼;也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由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起公益诉讼。
业内专家指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护被保险人信息不受侵害,林盛球墨铸铁建议在《保险法》第三十二条增加明确赔偿责任、举证责任倒置、共同侵权诉讼和精神损害赔偿等内容。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