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着2013年一季度靓丽的销售和业绩,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Motors)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新能源汽车热潮。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在动力电池技术上并无实质性重大突破,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公司尚不构成直接影响。
据环波bov悉,国内新能源电池技术尚未迎来重大突破临界点,业内预计三年内难以看到革命性技术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购买补贴政策正处于“空窗期”,私人购买领域依然难以突破。不过业内认为,在出租车、大巴等公共交通领域,电动汽车有望探索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并推动销量增长。
针对特斯拉的靓丽数据,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东表示,特斯拉生产的产品是针对富人消费者,而不是大众消费者,其表现不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并无重大突破,对国内电池发展没有重大威胁,也无促进作用。同时他表示,国内电池技术发展并没有处于重大技术突破临界点。
目前锂电池的研发与销售仍然处于瓶颈之中。据锂电池行业资深从业人员表示,大量锂电池包括锂电材料企业的出货量,订单等表现很差。对此,葛原表示,这既有行业本身技术、工艺上的问题,也有下游新能源汽车销售不畅的问题,他认为近三年内无法出现革命性电池技术突破。http://www.yhjb.com/read_news.asp?id=225
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在材料和电池体系上,当前材料发展速度很快,电池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目前国内锂电池生产商中九成从事液态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但这种体系下生产出来的电池存在安全性不高、能量密度偏低等问题。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出台的传闻也间接促进了相关公司股价“起舞”。然而最新信息显示,补贴政策或许并不能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乐观。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问题不在于市场,而在于产品。他表示,即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但是企业并没有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这也是2012年前补贴发放低于预期的原因。他认为,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坚持研发,不能只依赖补贴。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同样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业内认为,尽管纯电动汽车销售环境还不成熟,但车企的研发不能中断。
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并不是无路可走。业内认为,纯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有望率先出现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
公共交通领域由于其运营特殊性,纯电动汽车发展应该很有前景。不过在私人购买领域,由于性价比较低、使用不方便,预计短期难以有突破。当前已经有出租车公司使用纯电动出租车实现了盈利。预计在今年或者明年,出租车、大巴等公共交通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具备经济效益模式。
据环波bov了解,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人士也表示,当前最容易推广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技术的是大中型客车,这类车我国占世界产量的40%以上。由于车价高,增加的技术装备占成本的比重小,每辆车节油比私家乘用车平均高10倍,容易回收成本;增加的重量占整车重量的比例小,对能耗影响小,预计到年底就可以看到效果。http://www.yhjb.com/read_news.asp?id=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