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造温度是铸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铸造中应该如何把握铸造温度呢,下面我们一同来解析。铸造温度通常是指液体金属从保温炉通过转注工具注入结晶器过程中具确良好流动性所需要的温度。
但是,目前铝合金熔铸大部分已应用了在线除气与过滤装置,铸造温度仍然按上述的概念是不够全面与正确的。实践证明,在线除气装置中液体温度不同具除气效果也不同。因此,要考虑在线除气装置除气效果对液体温度的要求。另外,还应考虑液体在结晶器内的气体析出情况,因铸造温度低,液体在结晶器内的气体来不及上浮逸出液面,造成气孔、疏松,还可能产生灾渣及冷隔等铸锭质量缺陷、铸造温度最高不宜超过熔炼温度。
据林盛球墨铸铁悉,铸造温度过高会导致铸造开始时漏铝。底部裂纹与拉裂,还可能产生羽毛品组织缺陷,又因为转注工具长度不同而液体温降不同,在线装首有加热点,液体在转注过程中温度变化起伏大,所以科学规范铸造温度应指注入结晶器内的液体温度一般情况下铸造温度比合金的实际结晶温度高50℃~70℃,1xxx、3xxx系铝合金在铸造过机中过渡带较窄,铸造温度宜偏高;而2xxx、7xxx系合金的过渡带较宽,铸造温度宜偏低。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51
提高铸造温度,使铸锭晶粒化倾向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铸造温度,铸锭液穴变深,结晶前沿温度梯度变陡,结晶时冷却速度大,晶内结构细化,但同时形成柱状晶、羽毛晶组织的倾向增长。提高铸造温度还会使液穴中悬浮晶尺寸缩小,因而形成一次晶化合物倾向变低,排气补缩条件得到改善,致密度得到提高。降低铸造温度,熔体黏度增加,补缩条件变坏,疏松、氧化膜缺陷增多。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铸造温度,硬合金铸锭的铸态力学性能可相应提高,但软合金铸锭的铸态力学性能受晶粒度的影响,有下降的趋势。无论硬合金还是软合金铸锭,其纵向和横向力学性能差别很大。降低铸造温度可能导致体积顺序结晶而降低力学性能。
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铸造温度,液穴变深,柱状晶形成倾向增大,合金的热脆性增加,裂纹倾向变大。
随着铸造温度的提高,铸锭的凝壳壁变薄,在熔体静压力作用下易形成拉痕、拉裂、偏析物浮出等缺陷,但形成冷隔倾向降低。
铸造温度应保证熔体在转注过程中有良好的流动性,选择铸造温度应根据转注距离、转注过程降温情况、合金、规格、流量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铸造温度应比合金液相线温度高50~110℃。
扁铸锭热裂倾向高,铸造温度相应低些,一般为680~735℃。
圆铸锭的裂纹倾向低,为保证合金有良好的排气补缩能力,创造顺序结晶条件,提高致密度,一般铸造温度偏高。直径在350mm以上铸锭铸造温度一般为730~750℃,对形成金属化合物一次晶倾向大的合金可选择740~755℃,对小直径铸锭,因其过渡带尺寸小,力学性能好,一般以满足流动性和不形成光亮晶为准,一般温度为715~740℃。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