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国人来说,大部分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对于未来的判断,哪怕实践证明自己的判断十有八九是错误的,也不愿意把财富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
《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86.8%的民众喜欢自己打理财富。在有合适的理财产品时,做零散投资;没有合适理财产品时,则喜欢把钱存入银行。只有13.2%的民众愿意把资产托付给专业机构或专业投资人士打理。
据宏博千分尺悉,南京一位接受《金证券》调查的孙女士表示,“很多金融机构的员工推销各种各样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并没有真正把客户摆在上帝的位置上。产品是不是适合投资,有多大的风险,他们要么很少考虑,要么不愿意说清楚细节。一旦投资亏了钱,他们几乎不过问。”
部分金融机构人士坦承,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机构看重短期逐利、轻视客户回报和长期竞争力培育的导向有很大关系。这恰恰是目前金融机构服务的弊端所在。《金证券》记者还了解到,在监管日益收紧的情况下,许多金融机构的基层客户经理即便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试,迫于产品销售压力,也仍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义的现象。这无疑为后续可能的纠纷埋下隐患。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50
《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透露,被调查的44.6%的民众,希望自己的财富年增长率在20%以上,39.5%的受访者希望财富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而只有16.9%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财富增长率能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相比较高的回报预期,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受访人群中只有11%的人表示能够承受超过20%-30%的亏损;13%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承受超过10%-20%的亏损;76%的受访人群表示,不能承受风险。
《金证券》记者发现,受访者中,有38.7%表示关注房产,25.3%关注信托,23.2%表示关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5.2%关注股票,4.4%关注黄金。此外,3.2%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其他投资品种。
这一结果与不同投资市场的收益率高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民众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出乎意料得小,股市投资已经萎缩成“小众化”投资品种。
不过,民众对这些投资领域仍然抱怨不断。许多受访者表示,国内适合公众的投资品种目前还是太过于匮乏,一般老百姓能接触的无非房产、信托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等,但由于房产限购、信托门槛太高、股市风险太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所以很难对财富投向进行满意的配置。
理财市场红火的背后,财富分化的现象也十分明显。来自宜信财富的调查显示,国内的富裕人群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群掌握国内70%左右的财富。而有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最富裕人群中,排在第500名的资产额高达21.7亿元。
据宏博千分尺了解,《金证券》调查发现,理财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嫌贫爱富特点。私人银行或信托等提供的高投资门槛品种,收益率往往不菲,这在客观上助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增长率远高于一般投资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食利阶层。由于国内税制及征管不完善,两极分化的现象愈发明显。http://www.hbwjo.com/ch/NewsView.asp?ID=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