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该业务是否收费,怎么收费都是由其经营者依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的,政府部门没有干预,未来工信部也将坚持这一原则。
根据微信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从2011年1月11日诞生起,微信用1年多的时间让用户数量达到1亿,用了不到6个月将用户升到2亿,又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达到3亿。
微信的高速增长令三大运营商的压力大增。根据中国移动方面的数据显示,微信占中国移动信令资源的60%,但是却仅仅给中国移动带来10%的移动数据流量。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36
如果按照运营商的说法,就是微信占用了运营商的大量资源,但是却没有为运营商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收益,甚至侵蚀了运营商原本的利润。
微信用户已达3亿,大量的信号令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变得拥挤,运营商铺的通道被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大量业务占据。
除此之外,更让三大运营商不满的是,微信使运营商原有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出现明显下滑,根据工信部18日发布的《3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3月份移动短信业务量跟上年同期相比仅仅增长0.5%,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则大增56.5%。
对微信收费的猜测也源于今年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但不会大幅度收费,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
随后,运营商方面没有任何消息传出,但相对于运营商的沉默,腾讯微信团队对于收费问题多次辟谣。4月11日,腾讯微信团队向用户群发提醒作为回应:“近期在微博上流传的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请大家不要相信,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一般意义来讲可能会保护运营商,但这次不同,工信部通过这种表态,可能是希望通过第三方力量来促进三大运营商在创新层面进一步改善,从今年1月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开始,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系列举措。
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政府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即由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是否收费,这一点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认可。张峰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
据林盛球墨铸铁悉,工信部此次的表态,表明政府将各个运营商与微信等OTT业务之间的利益纠葛交由市场去解决,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市场的监管,而不是参与市场。http://www.lslszz.com/ch/NewsView.asp?ID=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