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晚睡一族的行列中。据调查显示,从大学生到博士生,再到各行各业的上班族,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了晚睡族的主力军,很多人常常要超过12点才去睡觉。
据双健温脉笔 了解,健康的睡眠一般是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最好能够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11点还没有入睡,那就算是熬夜了。“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英国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余名30~50岁的癌症患者,发现其中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后才会休息。 http://www.tzsjyy.com/ch/NewsView.asp?ID=275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不少城市人渐渐养成晚睡早起被闹钟唤醒的习惯。一种观点认为,睡眠中突然被叫醒相当于一次醉酒,长期被闹醒会增加精神压抑、高血压、心脏病的患病风险。难道闹钟叫醒的危害有这么大吗?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闹铃响起之后,心率会加快,长期使用闹钟,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人在深睡眠期间血压会降低、心率变慢、肌肉放松、新陈代谢速度减缓,没有经历充足浅睡眠时间的缓冲,晚睡者早上被闹钟唤醒时,血压、心率瞬间转换,会脑供血不足,心血管病人有可能发病。
闹钟叫醒的声音适合调到40分贝左右或者更低一点,特别是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闹钟叫醒声音最好还要低一点,因为他们的脑神经相对脆弱。
如果被闹钟的声音惊吓到,要调低闹钟声音的分贝,最好用由弱到强的铃声作闹铃。在声音的选择上,最好选择轻柔一些的音乐作闹铃,不要选择清脆的声音。如果被闹钟惊醒,可以稍微赖一下床,不要马上翻身起床。
不管是被闹钟闹醒,还是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这都不利于心脏健康,专家呼吁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都应保持在7至8个小时。
睡眠时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大众应更关注“睡眠质量”这一决定性的指标。同样时长,高质量的睡眠能让人神清气爽、身体舒畅。因此,对睡眠时间难以保证的晚睡族,提高睡眠质量才是“生态好睡眠”的正解!
据双健温脉笔 悉,2013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关注睡眠、关爱心脏——生态好睡眠,拥抱正能量”。相关机构表示:睡眠质量不仅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更与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休戚相关。社会应倡导:大众用生态好睡眠,拥抱每一天,释放身体和精神的正能量!
有晚睡习惯的人不必过于紧张,但要注意自我检查和调节,不要影响休息和身体健康。要循序渐进改变晚睡习惯,形成健康规律的作息。被迫形成晚睡习惯的人,应该放松心情,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尝试改变“深夜才有灵感”的思维定式,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可以逐渐改变深夜工作的习惯。 http://www.tzsjyy.com/ch/NewsView.asp?ID=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