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预期收益趋于理性,是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的一大机遇。2011年前,收益在10%以下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但现在,客户会更加认可绝对收益的产品。另一个重要机遇,是中国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交易工具。年内国债期货有望推出,商品期货的期权也在探索过程中。这些工具的推出,会给对冲基金增加风险对冲的手段,也增加了套利的机会。
http://www.tcyygj.com/ch/NewsView.asp?ID=79 据
台创液压工具了解,中国的对冲基金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大挑战就是中国缺乏规模大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另外,国人对对冲基金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投资者教育还需要一个过程。
“国内对于如何界定并购基金没有定论。”一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在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并购基金(如:KKR、凯雷、黑石)多是以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而以现阶段中国商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以控制权为交易标的的并购市场空间没有那么大,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看到的并购基金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交易中的股权投资和提供并购融资。
但是,就上述两种职责而言,无论是信托计划还是券商直投都可以实现,因此,管理层虽多次提出要鼓励并购基金,但苦于并购基金的外延范围不好界定,而难以细化成具体手段和政策。
另外,自身普遍缺乏实业管理人才,也造成国内初级阶段的并购基金难以如成熟市场般运作。据了解,国外并购基金主要的盈利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运用资金杠杆寻找并控制业务稳定但管理无效的标的资产,通过企业稳定的盈利回报覆盖杠杆资金成本;第二,做行业周期,通过低点买入高点退出的操作模式,挣周期波段的钱;第三,依靠整合运营,实现收购标的企业的价值再造。
上述三个阶段中无论哪个阶段要想顺利达成目标,都需要并购基金拥有很强的实业经营管理团队。然而,这种CEO资源,恰恰也是现阶段国内产业领域所稀缺的。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国内并购基金缺失实业管理能力的“瘸腿”现状。“短时间内这种现状很难有改观。”前述投行人士这样判断。
据
台创液压工具悉,有券商人士建议,监管层应进一步放开并购融资的交易工具,如允许过桥贷款、发行过桥融资票据、发行用于并购的杠杆收益高收益债券等,以增强并购基金的整体竞争力。
http://www.tcyygj.com/ch/NewsView.asp?ID=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