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鱼,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顺应市场需求快速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品种之一,经过近40年的养殖发展,产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年不到千吨,增加到2012年30万吨,甲鱼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由于优良品种是甲鱼健康养殖的要素之一,所以甲鱼种质一直受业内各方的高度关注,为此我就我国甲鱼品种的现状与改进提点自己的建议并和业内同行探讨。
据
牧香源藏香猪了解,我国土著的甲鱼品种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后两种品种数量很少,故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特别是斑鳖,其珍贵可与熊猫同论。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几个品种,通过驯养,已在我国安家落户,并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效果,为了让大家了解国内外甲鱼品种的特性和差异,作一简单的介绍。
日本鳖
日本鳖主要分布在日本关东以南的佐贺、大分和福冈等地,也有传说目前我国引进的日本鳖原本是我国太湖鳖流域的中华鳖经日本引入后选育而成(但未见有文选报道),故也有叫日本中华鳖的,目前被农业部定为中华鳖(日本品系)
珍珠鳖(佛罗理达鳖)
佛罗里达鳖属鳖科鳖亚科软鳖属,又称珍珠鳖、美国瑞鱼。分布美国,但主产区主要在佛罗里达州,1996年我国开始引进养殖。佛罗里达鳖体色艳美、个体较大、生长迅速,但肉质清蒸不如中华鳖鲜美。
泰国鳖
体形长圆,肥厚而隆起,背部暗灰色,光滑,腹部乳白色,微红,颈部光滑无瘰疣,背腹甲最前端的腹甲板有绞链,向上时背腹甲完全合拢,后肢内侧有两块半月形活动软骨,裙边较小,行动迟缓,不咬人,其中500克以上的成鳖背中间有条凹沟。其外部体色进与中华鳖,只是其腹部花色呈点状,不是块状。这种鳖生长快,喜高温,但肉质差,且早熟,一般400克就开始产卵,所以它最适合在温室内控温直接养成成鳖上市,不适合在温差较大的野外多年养殖。
刺鳖
又称角鳖,主要分布于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间。体形较大,体长可达45厘米。吻长,形成吻突。背甲椭圆形,背部前缘有刺状小疣,故叫刺鳖。新世纪初引入我国,也是大型品种,所以消费对象也主要是宾馆饭店,因市场局限所以也不应盲目发展。
虽然我国近年来从上到下对甲鱼苗种生产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种质资源和苗种产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市场价格也日趋稳定,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http://www.muxiangyuan.com.cn/ch/NewsView.asp?ID=68 我国中华鳖地域品系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下长期形成的地理种群,这些种群在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其独特的生长和繁殖性能,而一旦离开本土环境和条件,其不但无优势可言也很难与引入地的土著品种竞争,如实践证明黄河品系在引入到浙江后在外塘养殖过程中抗病性能就明显差于当地的纯太湖品系,在工厂化养殖中也无任何生长优势,而黄河品系在黄河流域外塘养殖的成活率远高于在浙江养殖,再如西南品系(黄沙鳖)到目前为止,该品种在华东地区如从苗开始直接在野外养成商品,四年的养殖总成活率只有20%,只有通过工厂化控温养殖到400克以上再放到野外,成活率可提高到70%,一句话,这个品系在高纬度地区有越冬难的问题,因此不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乱引种的后果可想而知。
据
牧香源藏香猪悉,由于我国的甲鱼苗种至今还不能完全满足养殖的需求,所以各地养殖企业和稍有规模的个体养殖户在近几年掀起一股自己留种繁育种苗的热潮。然而作为繁殖用的亲种是有一定标准的,如种质纯度的要求、个体形态的要求、选择标准的要求、体重年龄的要求、选择强度的要求和定向选优的要求等等。然而调查发现大多数养殖企业不注重这些要求,只要个头大无病无伤就直接在商品中留亲鳖培育繁殖,这样的危害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种质退化。
由于难度大、又无专门的机构管理,所以对我国甲鱼种质种苗的流通管理几乎是个空白。虽然各省有些交通部门对过境的动物有病害病原的检测检验要求,但对种质的要求并不严格。这样也势必造成不良甲鱼种质的流通和种质污染的严重后果。
对已有的甲鱼良种基地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很有必要,管理可以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主要管理品种品质和产量流向,并进行有效的检测检验,特别是对引进品种的管理,更应加强,具体管理办法可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良性指导,协调发展。如浙江省在管理方面实行了动态监督检查,对不合格的先提出整改,再不合格的采取取消资格摘掉牌子的管理措施,效果很好。
http://www.muxiangyuan.com.cn/ch/NewsView.asp?I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