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一些市场分析机构也警告,电动汽车前期成本过高,一旦大规模普及,意味着要大批量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如氢燃料电池的补给站、其他电动汽车的“充电站”。以英国为例,如果实现成规模的电动汽车2030年在道路上行驶,至少需要大约1200座电力能源补给站点,耗资巨大。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69
据美尔伦减震器轴承(Shock absorber bearing)悉,与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更容易实现。所谓“混合动力”,指的是至少包含两种驱动动力源的汽车。市场上眼下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是装备传统内燃机和蓄电池两种动力源,同时使用油气和电力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
依据使用电能程度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又分成微混、轻混、中混和完全混合动力几种类型,其面临的终极技术挑战是如何在行驶中实现完美的多种动力分配比例,以实现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更少的废气排放。
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时,并不需对传统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前期成本并不高。多数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传统的加油站进行能源补给,使用内燃机给燃料电池充电,充分利用柴油或汽油,减少排放。不过,与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而电动汽车一次性大规模投资完成后,后期成本几乎为零。
一些业界资深人士也这样看:电池在行驶过程中没电了怎么办?就算“充电站”能够像加油站一样普及,一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能否像加油一样快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套系统通过在道路下面铺设电流板形成低压电流,能够穿透大约10厘米厚的混凝土路面与电动汽车装配的特殊轮胎接触送电,将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到燃料电池中进行储存。
不过,这一设想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意味着要对所有路面进行全面改造,其成本可想而知。另外,系统产生的电力电压还不足以给汽车足够动力。
与这套充满未来色彩的系统相比,被中国吉利汽车收购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沃尔沃,眼下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得更加现实。
产业发展与商业战略自其出现之日起,就充满国际政治经济的博弈,汽车的发展也不例外。
一些技术分析人员认定,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争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在同一发展方向上的程度深浅之别。
事实上,发展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用新的动力方式实现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是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战略考虑。在一些国家看来,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较快地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所以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大力支持。特别是那些政府积极倡导应对全球变暖、承诺短时间内改善环保技术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就将汽车未来战略着眼点放在混合动力汽车上。
据美尔伦减震器轴承(Shock absorber bearing)了解,而另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则把能源独立作为首要目标。这些国家出台的政策往往对独立创新的下一代技术倾斜,而对于改造现有技术并不热衷。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类国家青睐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而对混合动力的财政补贴不高。原因就在于纯粹的新能源对于能源独立这一目标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