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情况是人多资源少,同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汽车要突出代步工具的属性,而不是作为一个财富象征。要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合理配置减轻汽车重量。自主设计最高时速,减少机油冗余功率,提倡短途使用为主,不去模仿“轮上国家”的模式。
据德莱福c.v.joint 了解,目前,中国高速公路限制时速为120公里,这就是最高时速,汽车设计时速在150公里、180公里,有的甚至大于200公里。中国汽车只是照搬外国的设计,而不结合中国的实际。汽车设计最高时速越高,发动机设计的功率就越大,因此,体积和重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传动系统和车身就要加固,这就造成汽车总的重量上升,用的材料就要多,油耗就要增加,这样就造成能源浪费,资源浪费。 http://www.tzdlf.com/NewsView.Asp?id=282
当然用轻质合金也可以减轻车重,但是轻质合金的耗能比钢铁要高得多,价格更贵,这不是真正节能的道路。
如果自主设计最高车速,减少了内燃机的冗余功率,汽车最高时速按120公里进行设计,这是中国汽车的一个绿色方向。按照年产1800万辆汽车,材料、能源消耗都会大幅下降。
此外,降低最高时速还会带来其他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产品竞争力会下降;第二,中国汽车有没有勇气打破常规;第三个问题,工信部肯不肯向公安部靠拢,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汽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
政策和舆论助推微小型汽车发展
现在的情况是,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批量出口欧美国家,但在国内不允许投放市场,不给上目录,不许上牌照,直接导致有“资质”的企业不做微小汽车,愿做的没有“资质”。中高档电动汽车没有市场,延缓了电动汽车发展。档次高的电动汽车,车身重电池要多用,危险性大。
德莱福c.v.joint 了解到,应该以市场为引导,根据中国的国情,追求最廉价、最节能的车,按照设计的需要,选择节能的最高车速和加速度,要优选合适的电池用量和发电机,尽量减轻自重。要以合用够用为原则,尽量降低成本,以利发展,要创造宽松环境,容许新事物在发展中进步。在标准、设计、运行,都要将安全要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其他的一些指标。
低速电动汽车的热销,显示出技术仅仅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因素,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从政府的主观愿望出发去发展,而应该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去制造即便没有补贴,消费者也愿意购买的电动汽车。
此外,数据显示,2011年260万辆电动自行车被生产出来,如果利用这种制造基础,去研发我国的低速小型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http://www.tzdlf.com/NewsView.Asp?id=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