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专利是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企业千辛万苦地申请专利,到头来为何无心维护?一番走访和调查之后,在一些城市,政府出现了一种“专利GDP”冲动。不少企业为了获得政府项目而申请专利,专利成了一些城市新的“面子工程”。
不久前,一位专门做专利的律师朋友向左晔抱怨了一件事。他们代理的很多专利申请单位,在通过审查获得授权后,居然放弃领取专利证。
http://www.tzcdtm.com/ch/NewsView.asp?ID=155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申请专利,给出优惠政策。只要企业申请专利,就给予申请费报销。当然,不报销授权维持费。很多企业为了完成申请数量,粗制滥造了许多垃圾专利。拿到钱之后,专利对企业毫无用处。他们何必自掏腰包交钱维持?
在一些城市制造专利成了一项新工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个好名次,就向所属企业和科研单位下达硬性指标。
为了鼓励企业申请,政府实施了各种激励政策。在这样的冲动中,这些地区每年都在增加专利申请数量上投入了大量经费。
为了拿钱,企业制造垃圾专利。在申请完成后,自然不愿花钱维持专利,更谈不上转化应用。
对于不足10项发明专利维持期满20年的现实,这说明有效专利太少了、我们的专利没有发挥作用,被浮夸和面子绑架了。这造成了政府和企业‘双输’的局面,一片虚假繁荣景象,对企业创新和城市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就像一副慢性毒药,副作用会逐渐显现。
清除垃圾专利,要使用政策和经济手段。各地政府要统筹谋划,科学设计,重点提升专利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从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型。
面对垃圾专利充斥的现状,各地应开展全面的有效专利状况及产业化情况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专利产业化、应用化的实施细则。
据
财道玉环专利了解,一件专利的产生,要经过申请、受理、审查、授权、维持、转化几个环节。要及时调整专利的资助导向,从重点资助申请环节调整为重点资助专利维持环节,特别是在产业化上下工夫。
http://www.tzcdtm.com/ch/NewsView.asp?ID=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