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缩小。据
成公教育了解,互联网、计算机走入了大山,走进了村小教学点,不仅给农村学校带来一场“信息革命”,也为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http://www.cggwy.net/mryl/2013/0307/988.html “我们已经着手制定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案,今年计划为约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10M以上带宽的宽带接入。”在日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说。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庞大,推进教育信息化对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及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作为重要突破口,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基础设施。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下拨32.6亿元专项资金,在中西部农村薄弱校建设了近20万间多媒体教室。
如今,大多数农村学校装备了信息终端设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1年的13∶1,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逐步改善。资源开发应用也与时俱进,在义务教育领域,国家建设了近1.5万个学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向所有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覆盖1.6亿名学生。
http://www.cggwy.net/mryl/2013/0307/988.html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农村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作为规划的关键抓手,教育部提出了“十二五”核心目标——“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就拿“宽带网络校校通”来说,将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了。2012年11月,中央财政下达财政资金30849万元,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的教学点(共62058个)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各地采取面授形式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为每个教学点培训一名教师。“今年秋季开学,教学点设备配置将全部推进完成。”王延觉在发布会上说。
据
成公教育悉,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硬件条件”,也包括“软件资源”,其中包含有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资源优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今后要逐步探索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竞争提供、评估准入、自主选择”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