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长达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在推动增长、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据美尔伦FRICTION BEARING悉,受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影响,我国汽车销量正在从“井喷式”增长的黄金发展期,逐渐步入低速平稳增长的产业调整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的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已成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本土汽车企业往往会因为合资实现收入的增长,而忽视增长模式的创新,进而使本土汽车企业陷入依赖及惰性的增长陷阱。因此,合资模式往往体现为一种简单的增长模式,在技术上获益不多,对自主品牌的贡献有限。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3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1年及2012年车市的调整,汽车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在刚性需求初步得到满足、市场实现消费升级、入门级汽车产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汽车销售之间的竞争重点将会越来越表现为产品品质和品牌的竞争。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来实现产销数量上的增长和现有产能的充分利用,即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方式转变,这才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与外延式扩张密切相关的,是企业过度关注短期利益的决策导向。这种现象在国内汽车企业中普遍存在。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新变化,原有的短期利益决策导向失灵,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
从国内汽车产业现状来看,短期利益导向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追求产销规模的增长及市场份额的扩大等方式实现利润的增长。目前,随着汽车市场需求回落,以往许多企业所采取的追求短期利益的模式,已经面临市场严峻形势的挑战,取而代之的将是积极寻求企业长期利益的战略选择。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所谓长期利益,主要是指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合理利用全球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产品创造、品牌开发与培育、技术工艺提升、研发投入增加、积极储备新产品、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及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做文章。
过去,我国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通过外延扩张,实现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是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密不可分的。这种超常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机会增长,即行业景气度上升带来的普遍增长机会。
据美尔伦FRICTION BEARING了解,目前,我国国内汽车市场供大于求,国内外汽车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内市场竞争也开始向全球市场延伸。部分国内著名品牌,如北汽福田、长城、吉利、奇瑞等已把向海外汽车市场发展作为战略的重要一部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整车出口突破10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9.7%。这既是在市场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井喷式”高增长阶段之后,实现新的市场突破的重要契机。如果本土车企能够立足现有技术条件,着力加强精品打造,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努力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新突破,我国汽车产业新的“黄金发展期”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重现。http://www.mrlun.com.cn/ch/NewsView.Asp?I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