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经济发展将迎来诸多利好政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调整经济结构带来的增长空间,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深入推进,2013年陕西经济增长速度将好于2012年,可达到13%以上;预计2013年陕西CPI指数将在目前增速附近调整,可达到3%左右;2013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将会稍好于2012年,有望分别增长15%和18%左右。
据艺度腐蚀标牌了解,《报告》建议:2013年,陕西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出现拐点的势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制定陕西经济发展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http://www.yhbp.cn/ch/NewsView.asp?ID=261
《报告》认为:陕西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近年来,陕西建立和完善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连年调整、逐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逐渐显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2年颁布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为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层政府改革、政务微博开通上线、公共信用信息地方性法规的实施、平安陕西建设等促进陕西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人文、法制环境不断改善。
本年度“民意调查”的主旨定位和主题选择与往年有所不同,更为关注公众期望需求、社会情绪和舆情动态等问题。《报告》对民意调查显示,对于生活的自我评价,30.4%的社会公众对目前生活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受访公众认为,影响陕西建成小康社会的因素前五项分别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经济”、“住房保障”、“文化教育”、“就业/再就业”。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3)》对陕西文化建设的热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缜密分析和全面研究,阐述了陕西文化建设的状况、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观点。《报告》指出:2012年陕西建立健全了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新进展。《报告》认为:2015年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5%以上,成为陕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2020年将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将居全国中上水平,陕西文化建设将开创崭新的局面。
据艺度腐蚀标牌悉,专家发现,1949年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先后经历了1949~1957年的稳定发展期、1958~1965年的大起大落期、1966~1977年的徘徊不前期、1978~1998年的活跃发展期及1999~2011年的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全省城镇化峰值最低点在1964年。这一年,全省城镇总人口在1960年498.1万的基础上减少至324.4万,非农业人口减少到128.3万,分别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5.45%和10.87%;最高点在2011年,城镇人口总数达17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7.3%。我省城镇化水平将超50%。http://www.yhbp.cn/ch/NewsView.asp?ID=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