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修订交通规则,不仅对酒驾、故意遮挡车牌等行为加重了处罚力度,而且对于闯黄灯,副驾驶使用安全带等以往缺乏统一处罚标准的行为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面对甚为严苛的新交规和”堵”字当道的交通现状,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容凯汽油滤清器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汽车本体性能上,而在于车辆的设计发展应更注重人性化、舒适和精细化。http://www.cnrkf.com/ch/newsView.asp?ID=170
一项立法能引来如此多的争议,应该说并不多见。毋庸置疑,虽然人们对“闯黄灯”处罚的科学性颇多质疑,但对立法初衷的善意还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从实施几天来的实际情况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某些中国特有的现象习惯称之为“中国式”,前一段时间“凑够一撮人就走”被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实际上,还有一种“中国式开车”却很少被人提起,这既是“闯黄灯”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机动车驾驶员的一种“传统陋习”。
机动车大规模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并不长,步行街头的老百姓对过往的机动车,从心理上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形成人让车的习惯。即使是在明确划定的斑马线和绿灯通行的情况下,对某些强行通过的车辆也是“礼让三分”,无形之中养成了驾驶员的优越感,以至于很多驾驶员以自我为中心,不仅视绿灯通过理直气壮,黄灯面前加速通行更是许多驾驶员的习惯动作。在某些没有交通指示或无交警值勤的交叉路口,机动车与行人抢道的现象则更是常见。正是这种习惯成自然的“陋习”根深蒂固,作为警示作用的“黄灯”实际上就成了人车争道角逐空间,也导致“黄灯”时间里的交通事故频发。将“闯黄灯”纳入违法处罚范畴,应当说确实是维护交通安全和改变这种“中国式开车”陋习的必须。
据容凯汽油滤清器悉,车辆技术的进步的确让不断让我们受益,车辆技术不断突破,车辆0~100公里加速在数秒间完成。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小心超速的问题,数秒间的加速让你体验刺激的同时可能收获一张罚单。极速能跑到240km/h又有何用呢?高速公路限速最大限度也就120km/h。能跑多快?可以跑多快?倒不如静下心来遵纪守法吧。如果超速在50%以上,新交规还将直接从你的驾驶证扣除12分,比现行的规定提高了足足一倍之多。
面对拥堵的城市交通、严苛的新交规和防不胜防的摄像头,司机大佬们除了更为小心和安分守己之外,还能怎么办?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在车内的时间吧。厂家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汽车的精细化和舒适化上。配置方面也可更人性化,超速提醒功能、最高车速限定功能、车内空气净化功能的蓝牙免提等舒适性配置进一步普及。因为静谧的车内氛围、细腻的内饰做工,舒展的内饰设计,都能让烦躁的情绪降到最低,同时增添一份轻松自在感受。
汽车不是冷冰冰的机械,我们需要更人性化的汽车,而非机械化的装备。http://www.cnrkf.com/ch/newsView.asp?ID=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