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在科技的进步下,都掀起了创新进步的热潮,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机床业,也顺应这种形式,不断的把新技术投入到商业运用当中。
据科海拉床了解,中国机床行业历经60余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整体上大而不强。尽管中国大陆机床产值已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机床进口额和消费额更是连续多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与国际机床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http://www.zjkhjx.com/ch/NewsView.asp?ID=89
我国企业也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如他们具备多年传统机床生产基础,同时在某一制造环节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尤其是机械部分的铸件/锻件技术的技术沉淀,融资渠道广泛,具备一定传统市场份额与资金积累的企业可以先期组建大企业集团,通过收购、控股的方式吸收和消化国外相对先进技术。因此,我国企业需要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机床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这就制约了我国机床技术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深入研究用户行业产品工艺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工艺特点开发出高水平加工设备,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理论工作的研究,这样才能让我国机床产业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介入,这种状况虽有改善,但仍未根本改变。生产与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不从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却只在价格上做文章,致使过分压价以後造成偷工减料、鱼目混珠、质量下降,从而殃及许多企业,使得折弯机模具标准件总体利润率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到了亏损的边缘。主要原因是我国折弯机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力度小,因此折弯机模具标准化落后于生产,更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
具体到机床再制造行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按照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进行计算,每年有二十四五万台机床进入再制造行列,约占每年生产新机床产量的一半左右。重型、超重型机床按照2%(占机床总量)进行估算,每年约有4000台左右的重型、超重型机床进入再制造行列。据统计,我国现有使用的重型、超重型机床,有60%将面临技术或功能淘汰,在“十二五”期间约有5万余台进入再制造市场,有待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可以说,再制造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再制造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机会。据科海拉床悉,我国多个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新的产品市场正在大幅下降,但是利用废旧机电产品进行加工发展再制造恰恰成为抵御经济下行风险、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的重要模式。因为机电产品再制造既有典型的节能、节材、环保效果,在价格上也有竞争力。再制造产品的价格比同型新品的价格低30%以上,再制造企业的利润一般不低于30%,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市场。
这样就可以用低于市场的造价来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并达到高质量水准。在我国这个习惯以打价格战来达到占领市场目的的国家,进一步就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为我国以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http://www.zjkhjx.com/ch/NewsView.asp?ID=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