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赫明磁性分离器了解,过去几年,很多人都喜欢用车轱辘话大谈“市场换技术”如何没有达到目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没有技术”的中国汽车在2012年实现出口100万辆,虽然100万辆只占中国汽车产量的5%,但这一规模表明中国汽车生产正逐步显示出比较优势。就人均GDP而言,201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相当于美国的22%,1950年的日本、1980年的韩国人均GDP与当年的美国相比也处于20%的水平。而日本、韩国恰恰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具备生产汽车的比较优势。过去20多年,中国的合资让很多人有种假象——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很发达,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但如果看看最近的巴黎车展,我们就会明白,中国汽车距离参与国际竞争尚有巨大的鸿沟需要迈过。我们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专利,我们也不掌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我们更不具备先进汽车模块平台级的研发实力,我们甚至在售后服务方面也还得倚靠从跨国车企引进技术和流程。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生产中低端车型供应亚非拉市场。
很多人喜欢怀念1950年代中国第一代汽车人自力更生研发汽车的历史,甚至有人幻想如果当年坚持发展,我们会比今天的韩国、日本在汽车产业方面更有优势。最近几年,中国的服装生产线迁移到了西部、越南、非洲等地,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家电产业也将向更低收入国家迁移。相对而言,汽车生产会成为未来10-20年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是由目前的汽车出口国社会保障支出、工人工资支出大幅上涨决定的,目前来看,全球只有德国、日本、美国能够很好地控制工资上涨,比如过去10年,剔除通货膨胀,美国、日本汽车产业工人的工资基本没有上涨,德国人均工资水平也只上涨了1%。相比之下,同样是汽车生产国的意大利人均工资则上涨了30%以上,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已经不再具备生产汽车的比较优势,菲亚特已经是时候停止生产汽车了。
对中国而言,我们的人均GDP水平、现有汽车产业基础以及庞大的国内需求支撑,将在未来10年使中国积累汽车生产的比较优势,最终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100万辆太少,中国汽车只争朝夕! www.zjhm.com.cn http://www.zjhm.com.cn/ch/NewsView.asp?ID=74